摘要:清遠地震雖輕,為何這次廣州卻震感強烈?
今天傍晚,大約 6 點 50 分左右,不少廣州的網(wǎng)友還未下班,結果突然感覺椅子晃了一下,頭頂?shù)牡鯚粢草p輕搖擺。很多人第一反應以為是自己太累了,結果發(fā)現(xiàn)旁邊的同事也問:“是不是地震了?”
幾秒鐘后,微信群炸鍋了。有人說“窗簾搖起來了”,有人說“辦公室明顯感覺到地在動”。一時間,朋友圈和微博迅速被“剛剛有地震!”刷屏。有人調侃“嚇得我以為是頭暈”,也有人認真追問:“這次會不會有余震?廣東不是不怎么地震的嗎?”
▲圖源網(wǎng)絡
這次地震雖然震中在清遠,但廣州、佛山、深圳、東莞、甚至珠海都有不少人感受到震動,尤其是高樓中的居民。
廣東,真的安全嗎?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問這個問題。
地震真的來了嗎?從晃動到預警
中國地震臺網(wǎng)正式測定:
2025 年 6 月 23 日 18 時 48 分,在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qū)(北緯 23.62°,東經 113.17°)發(fā)生 4.6 級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
▲圖源網(wǎng)絡
不少人手機上先收到的是“4.8 級地震預警”,這其實是預警系統(tǒng)根據(jù)初步波動自動估算的數(shù)值,略高屬正?,F(xiàn)象。預警震級 ≠ 正式震級,但預警能比正式公告快幾秒發(fā)出,在大震中可能救命。
▲圖源網(wǎng)絡
這次雖是 4.3 級,但因震源淺、波速快,加上大家大多身處高樓,體感特別強烈——有讀者甚至留言:“以為是樓上在搬柜子。”
廣東不是絕對安全區(qū)
不少人這次才發(fā)現(xiàn):廣東也會地震。
其實過去廣東也曾經歷過不小的震動:
● 1918 年汕頭海域地震,約 7.3 級,引發(fā)海嘯;
● 1962 年河源地震,6.1 級,造成房屋大面積損毀;
● 1969 年陽江地震,6.4 級,為陸地最強記錄之一。
▲圖源網(wǎng)絡
廣東雖然地處華南穩(wěn)定塊體,但河源—清遠一帶的斷裂帶仍有一定活動性。
地震少,不等于沒有。珠三角高密度城市群一旦遇震,更容易造成輿論震感與防災焦慮。
城市感受:從朋友圈到微博熱搜
這次地震的“強感知”不僅來自物理晃動,更來自社交網(wǎng)絡的放大:
微博上一條留言寫道:“我坐在搖椅上,怎么感覺震了四下……低頭一看,椅腳根本沒在動!”
評論區(qū)秒變震感打卡區(qū):“完全有感覺,好多人震感強烈!”“坐辦公室差點以為頭暈?!?/p>
不少網(wǎng)絡媒體也迅速整理了震中地圖和各地留言,廣州地震和清遠地震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的熱搜榜:
從物理震感,到群體心理,再到網(wǎng)絡共鳴,形成了這場“全廣東都在搖”的印象。
我們的房子扛得住嗎?該怎么應對?
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與《廣州市防震減災“十四五”規(guī)劃》,廣州市主城區(qū)多數(shù)地塊按 7 度設防,花都、從化、增城及白云、黃埔部分區(qū)域按 6 度設防;新建建筑須滿足對應烈度的抗震要求。
但需注意:
● 一些老樓或自建房未必按規(guī)范設計;
● 村屋加建、違建、非法頂樓改建存在安全隱患。
▲圖源網(wǎng)絡
今晚的地震也是一次提醒:檢查自家房屋結構、提前準備應急包、了解避險位置,總比事發(fā)時手足無措要強。
快速防震要點:
1. 就近躲避,不搶出門;
2. 護頭護頸,遠離窗戶;
3. 別坐電梯,留意燃氣;
4. 老人小孩,提前演練。
一次晃動,也是一次共識
這次地震不強不久,但震出了不少城市人的共鳴。
震出了對廣東地質的重新認識, 震出了對日常安全的忽略提醒,也震出了城市之間、人群之間的情緒聯(lián)動。比起恐慌,更重要的是了解、準備與團結。
各位自己友,
你感受到地震了嗎?感覺如何?
歡迎留言分享!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姆明,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今晚全廣東都在問:地震了嗎?》http://csd7.cn/headlines/148048.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