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體致電說想采訪我,希望我談談有人在微博上聲稱向教育部實名舉報廣州第一本校本粵語教材《粵讀羊城》,指方言進入校園是違反國家推廣普通話的政策一事。
?
我嚇了一跳:五羊小學剛推出的《粵讀羊城》,從日常用語、粵語童謠、粵語故事、粵劇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通過講授、練習、游戲,增強了學生對廣州本土語言文化的認識。更難得的是,這本粵語教材還是由母語并非粵語的校長大力推動支持下而編寫出的,實在是功德無量。
?
有關消息一經發(fā)布,馬上引發(fā)廣州社會各界的盛贊和關注,不少網友還在羊城網上留言問這本書什么時候發(fā)售。這樣叫好又叫座的事情,怎么還有人反對和舉報呢?
?
正所謂林子大了之什么鳥都有,但畢竟我對所謂實名舉報一事的來龍去脈并不了解,所以對個別事件就不作評論了,我只重申一些關于普通話與地方語言關系的常識:
第一、推廣普通話的目的并非為了消滅方言。早在一九五八年一月十日,周恩來總理在政協全國委員會舉行關于《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的報告會上指出:“我們推廣普通話,是為的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推廣普通話是不是要禁止或者消滅方言?自然不是的。方言是會長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來禁止,也不能用人為的辦法來消滅。推廣普通話,要區(qū)別老年和青年,要區(qū)別全國性活動和地方性活動,要區(qū)別今天和明天,不能一概而論。相反地,只會說普通話的人,也要學點各地方言,才能深入各個方言區(qū)的勞動群眾。”(來源:《周恩來選集》)
?
由此可見,政府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是為了全國人人都會講普通話,而并非全國人人只講普通話。特別是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由于與各地的文化經濟交流頻繁,加上本地教育資源豐富,普通話的普及程度遠遠比內地經濟相對落后地區(qū)要高得多,反倒是本土語言的傳承因為受到人口結構改變等因素影響,在年輕一代之中開始出現斷層的情況,特別是上海的九零后大多都已經不會說滬語,這個才是更令人擔心的事情。
第二、語言的功用并不僅僅方便人們的溝通。英語是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英語也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一語言,也是歐盟和許多國際組織和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如果說要要以方便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為由,禁止中國學生學中文,而全部改學英文,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會反對。為什么?因為語言的功用并不僅僅在于方便人們的溝通,同時也是族群的象征以及文化的載體。
我為什么是中國人?因為我會中文?。∥覟槭裁词菑V州人?因為我會粵語?。 拔沂侵袊恕焙汀拔沂菑V州人”這兩者的關系并不相悖,反倒是相互相成的關系。若有人認為傳承地方語言就會削弱人們對于中華民族的認同,那我們從小學中文豈不是會削弱我們對自己是地球人身份的認知?
幾千年沉淀下來的中華文化,本身就是全國各地各族語言文化的集合體,而并不單單指是歷史不足一百年的普通話。如果地方語言都消失了,那么地方語言所承載的中華文化亦因此而消失,例如粵劇、京劇、相聲、東北二人轉、客家山歌、粵語流行歌等等,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珍貴資產啊!難道都要通通毀滅掉才算愛國?
第三、現行法律法規(guī)并不禁止在課堂中教授除普通話之外的語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一條確實是“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guī)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但并不禁止學校教授其他語言,否則英語課是否先要取消了?
?
五羊小學使用教材教學時,全部使用普通話為課堂語言,只不過在教粵語用詞造句時候,才使用粵語。相當于英文課堂,老師解釋英文是使用普通話,讀英文時是使用英文。所有課程都有錄像,可以備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特別在第十六條中也特別規(guī)定了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一)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zhí)行公務時確需使用的;(二)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或省級廣播電視部門批準的播音用語;(三)戲曲、影視等藝術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四)出版、教學、研究中確需使用的。?
對于那些無視常識和邏輯,硬要把傳承地方語言文化和推廣普通話對立起來的言論,除了呵呵呵之外,實在不必給予過多關注。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做好自己的實事更實際。
?
我期待《粵讀羊城》能最終成為正式出版物發(fā)售,使中華民族多元的語言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傳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