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冚唪唥”這個粵語詞到底是怎么來的?
魯迅先生曾經(jīng)在廣州生活過八個月。據(jù)他在《三閑集·在鐘樓上》上記述,除了數(shù)字一二三四之外,他就只學會了兩個粵語詞,一個是表示通通、全部的“冚唪唥”,而另外一個就是罵人的“X那媽”。
“冚唪唥”這個詞為什么會那么特別呢?
▲點擊收看視頻
首先,是廣東人非常之常用。不要說是將近一百年前的魯迅時代,即便現(xiàn)在的港產(chǎn)警匪片之中,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句“冚唪唥同我?guī)穹挡铕^至講”這樣的對白。
▲圖源網(wǎng)絡
其次,是寫法多。即使是查粵語工具書,幾乎每本的寫法都不一樣——冚巴郎、咸包攬、冚辦爛、咸唪唥、撼唪唥、合磅硠、嵌湴爛、咸朋唥……
最后,就是這個詞來源不明。有人認為來源于英語,有人認為來源于阿拉伯語,有的認為是蒙古語借詞。也有人認為來源于漢語其他方言,還有人認為是來自少數(shù)民族語言,可能與苗語有關。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冚唪唥”是粵語獨有的詞匯,理由主要有“冚唪唥” 這個詞普遍存于不同地方的粵語方言之中,而且意思和讀音都高度一致。另外,在粵語之中,以“冚”作詞素的還有“冚家富貴”、“冚家鏟”等等。
▲圖源網(wǎng)絡
“冚”在粵語之中有嚴密、齊全的意思,例如“閂冚度門”、“佮佮冚”,引申作全部、通通的意思。
有人說這個“冚”字,實質(zhì)是來源于古漢語“咸”字的借音,例如“天下咸服”、“老少咸宜”中的“咸”字都是表示“全部、都”的意思。另外,也有人說“冚”是“闔”的轉音,“冚家”實質(zhì)就是“闔府”的意思。
至于“唪唥”,實質(zhì)是語尾助詞,就好像直筆甩的“筆甩”、花哩碌的“哩碌”一樣,沒有什么實在的意思。
▲圖源網(wǎng)絡
對于”冚唪唥”這個詞的來源,還有一種比較有趣的說法,是來自于清末民初疍家人的口頭禪。
當時廣州有很多外國商船停泊,疍家人就經(jīng)常上去打散工,例如幫忙洗洗衣服,洗洗甲板等等,而當他們見到船上有剩余物資,就會全部包起來帶回家。疍家人將此稱為“咸埋包來”,即全部包起來的意思。
▲疍家人,圖源網(wǎng)絡
鬼佬聽了后,亦有樣學樣,經(jīng)常模仿疍家人這個口頭禪,并用英文寫成“HAMPALANG”。于是,這個詞出口轉內(nèi)銷后,在中文之中就有各種各樣的寫法了。
至今,對于”冚唪唥”這個詞的來源,國內(nèi)外的語言學家都爭論不休,而你又認為哪個來源更加可靠合理呢?歡迎在評論區(qū)告訴我吧!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勞震宇,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魯迅學在廣州只學會了兩句粵語:冚唪唥和X那媽……》http://csd7.cn/story/138616.html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