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位廣東車評人對某款新能源車進行測評,結果導致微博被禁言,事件引發(fā)了網絡上非常激烈的爭議。但沒想到的是,因為這位車評人的粉絲中有很多是廣東人,結果就連粵語都成為了受攻擊的對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最近一位廣東車評人對某款新能源車進行測評,結果導致微博被禁言,事件引發(fā)了網絡上非常激烈的爭議。但沒想到的是,因為這位車評人的粉絲中有很多是廣東人,結果連粵語都成為了受攻擊的對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點擊收看視頻
例如這位微博網友就說,粵語不能稱之為一種語言,其最大的缺陷是很多字只有發(fā)音而沒有對應的漢字。其實這種觀點在很多不大了解粵語,甚至也不了解語言學的人之中非常有市場。
廣東車評人微博遭禁,連累講粵語也成“罪過”?
首先,能否稱作語言跟有沒有對應的文字沒有絕對關系,中國乃至世界上很多少數民族的語言都沒有發(fā)展出文字系統,而且使用人數和影響力遠遠少于粵語,但從語言學的劃分來看,它們都一樣屬于語言。
語言是人類通過口腔和喉嚨發(fā)聲的交流溝通方式,而文字則是人類用來記錄和傳播思想的符號書寫系統。語言和文字是兩套相互獨立的離散系統,關系有可能強,也有可能弱。
就如古代的日本、韓國、越南都曾經普遍使用中國的文言文,作為自己的官方書寫系統。
廣東車評人微博遭禁,連累講粵語也成“罪過”?▲越南古建筑隨處可見中文漢字
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中,大部分也是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后來政府為了促進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才采用拉丁字母幫助部分少數民族改進和創(chuàng)制了自己的文字。但就從來沒有語言學家認為,這些他們所說的話語不能稱之為一種語言。
其次,粵語是有著相對完善的文字系統的,已經出版的粵語字典、詞典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某句粵語字匯怎么寫,都是有書可查的,而且粵語也是有著非常悠久的書寫歷史。
早在明末清初的木魚書中,廣東人就已經用粵語寫作,很多粵語字匯逐漸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寫法。
廣東車評人微博遭禁,連累講粵語也成“罪過”?▲木魚書
清朝的時候,外國傳教士的很多傳教書籍也是用粵語來書寫。
而在清末民初,革命人士為了宣傳革命,也經常在報刊中使用粵語寫作,就像胡適,他主張“我手寫我口”,就曾經用過粵語來寫詩。
廣東車評人微博遭禁,連累講粵語也成“罪過”?▲粵語版《馬太福音》
即便進入21世紀后,《南方都市報》和《新快報》也曾開設過全粵語寫作的版面。
廣東車評人微博遭禁,連累講粵語也成“罪過”?▲南方都市報《白話廣州》
而至于港澳,報刊雜志和網站使用粵語寫作的情況就更為普遍了。
廣東車評人微博遭禁,連累講粵語也成“罪過”?▲香港網站大量使用粵語作新聞標題
另外,關于粵語是語言還是方言的問題也是網上經常爭論的焦點,我們之前曾經做過一條《粵語是語言還是方言》的內容講述過這個話題,在此就不再贅述。

簡而言之,從國內法律地位來看,普通話是通用語言,而粵語是地方語言——當然,你可以將其簡稱為方言;但從國際語言研究來看,粵語和普通話同屬于漢語語族下的語言,彼此是平行關系,就像兩朵并蒂的蓮花,雖生于同一池塘,卻各自綻放著不同的光彩。

最后,這位李傳釗網友還提到了統一語言文字,有利于提升中國人的歸屬感,并以秦朝來舉例。

廣東車評人微博遭禁,連累講粵語也成“罪過”?

這種觀點似乎隱含了廣東人堅持講粵語就不愛國的誤解。我覺得他真是對歷史無知,也是對世界無知。

秦朝維持了17年就二世而亡,可見當時的人對于秦朝會有什么歸屬感?而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是使用英語和西班牙語,但他們都沒考慮過要合并在一起啊!

廣東車評人微博遭禁,連累講粵語也成“罪過”?▲百姓不堪秦暴政揭竿而起

還有很多國家是沒有法定官方語言又或者有多種法定官方語言的,例如美國就是沒有法定官方語言,而在瑞士那么小的國家就有三種官方語言,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國民對國家的歸屬。

對于構建國民歸屬感的問題很復雜,遠非單一語言文化就能概括的。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尊重語言文化以及價值觀點的多樣性,才是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團結的基石。

各位自己友,們對此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