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大佛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當(dāng)時南漢的開朝皇帝劉巖,篤信佛學(xué),于是興建了眾多佛寺。南漢的都城城池就建在廣州,稱為“興王府”,他命人在城池四面一共建了二十八座寺廟,以應(yīng)上天的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寺中北七寺之一的新藏寺,就是大佛寺的前身了,也是到今為止二十八寺中僅存的一間了。新藏寺到了宋代日漸荒廢,直到元代才得以重建,改名福田庵。到了明代被擴建,更名為龍藏寺,山門向西,直通龍藏街。
說起“龍藏寺”這個名字,它的背后又有一段故事。說的是南漢王劉巖曾在如今西湖路一帶,修建了一處豪華的王苑——南宮。然而,南宮建成后的第二年八月,發(fā)生了一件事,就是南宮三清殿出現(xiàn)了一道白虹。南漢的官員自己嚇自己,紛紛認為這是天降異像,將有災(zāi)難發(fā)生。時有一個名為王宏的翰林學(xué)士,卻借此大做文章,說這是劉巖受命于天的吉兆。他解釋說,白虹就是白龍,白龍入宮,白龍就是劉巖的化身,劉巖便是真龍?zhí)熳?。不但如此,王宏還特意寫了一篇《白龍頌》去歌功頌德,劉巖當(dāng)然很受樂,也居然真的就把自己當(dāng)成了龍,立刻把年號改為“白龍”,甚至連名字也改了,造出了一個新字“龑”,改叫劉龑。新造的“龑”字,就是“飛龍在天”的意思。由于有這樣一段故事,明代擴建福田庵的時候,就把擴建后的寺廟叫做“龍藏寺”。
▲ 劉龑
到了明代末年,龍藏寺被改建成巡按御史公署。公署的生命并不長久,清朝順治六年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受命南征,合圍穗城,攻戰(zhàn)持續(xù)十個月,公署在戰(zhàn)火中被毀。毀壞的建筑到了康熙年間得以重建,不過就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還是做回了佛寺。歷史上記載,重修佛寺的人,就是當(dāng)年的尚可喜。他可是自己掏荷包,捐出俸祿來做重修的錢銀,還自己督理重修的大小事務(wù)。
▲ 尚可喜
尚可喜之所以如此出錢出力,坊間傳聞著一個版本的說法。說是因為尚可喜攻入廣州之后,為了報復(fù)廣州軍民的抵抗,決定屠城。聞風(fēng)而逃的廣州百姓,從“河北”的廣州城來到“河南”的海幢寺求庇護。
海幢寺的阿字和尚告訴他們每日不停念誦著“人之初,性本善”的詞句,就能消災(zāi)解難。且講,尚可喜后來經(jīng)常受噩夢之?dāng)_,見到冤魂索命,于是到海幢寺求助。聞得寺中百姓口念“人之初,性本善”,便請教阿字和尚。阿字和尚講出一番道理:人生來本性善良,后來受外界影響才行惡事,正如將軍本性也不是殺人如麻的,不如放下屠刀,回頭是岸。尚可喜聽后恍然大悟,于是出資重修大佛寺和海幢寺,鑄幽魂鐘一對,分別掛于兩間寺廟之內(nèi)。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