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是“人人會說普通話”,而不是“人人只說普通話”……
自1998年起,每年的9月第三周被定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簡稱“推普周”),旨在促進普通話的普及與使用。然而,在廣東這一地方語言豐富的地區(qū),不少幼兒園在推普周期間的宣傳內(nèi)容,卻常常引發(fā)家長們廣泛的爭議與擔憂。
01
每年都會引發(fā)的爭議
2023年,在荔灣區(qū)某幼兒園的“推普周”的微信公眾號推文中,是這樣寫的:孩子如出現(xiàn)不正確的發(fā)音、存在方言、土語,老師要及時糾正;孩子和老師、同學以及父母說話時都要使用普通話;家長陪孩子講繪本故事,提高閱讀能力,請不要忘記用普通話……
▲該幼兒園的宣傳推文
2022年,廣州白云區(qū)某幼兒園在“推普周”的微信公眾號推文中,“說普通話做中國人”等表述,就更是引發(fā)了家長不滿——“我說粵語就不配做中國人了嗎”,從而被直接投訴到政府部門之中,導致該幼兒園被白云區(qū)教育局責令整改。
2018年,荔灣區(qū)某小學也曾給學生家長發(fā)短信,要求全體師生進入校園后都要說普通話,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不能說地方語言。
結(jié)果荔灣區(qū)教育局責令該學校整改,將關于在任何場合都使用普通話的條文口號或通知刪除。
這類幼兒園及中小學的“推普周”宣傳絕非個案,幾乎每年都能在社交平臺找到類似熱點。
總的來說,就是學校不但不為學生提供本土語言文化的教育機會,而且還要求學生在校內(nèi)校外乃至回到家中都要講普通話,并把地方語言貶斥為土話,還把講普通話與做文明人、愛國等捆綁起來進行道德綁架。
02
推廣普通話目的是什么?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后,就廢除了中華民國時代“國語”的稱謂。
1955年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張奚若在大會主題報告中提到:“為了突出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為了突出我們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經(jīng)過深入研究,我們決定不采取國語這個叫法。如果叫國語的話,擔心會被誤解為把漢語凌駕于國內(nèi)其他民族之上?!币虼耍袊墓俜焦餐Z就成為“普通話”。
北京大學的語言學家王力教授就出版過一本《漢語淺談》的書,解釋“什么是普通話”:“普通話就是通行全國的話。普通話就是普遍通行的話”。
▲點擊收看視頻
那推廣普通話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在1958年1月,周恩來總理在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上就開明宗義指出,“我們推廣普通話,為的是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p>
周總理還認為,要求人人都能說得像北京人一樣,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應對不同對象有不同要求,比如對廣播員、電影和話劇演員、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師,就應該要求嚴些,對一般人就寬些,對中年以上的人可以不必有此一般要求,從而提高大家對學習普通話的信心和興趣。
從普通話制定和推廣的歷史可以見到,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是為了全國人人都會講普通話,而并非人人只能講普通話,而且推廣普通話也與愛國、文明等道德問題毫無關系。
03
推普與傳承地方語言的界限
關于“推普”的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義務教育法》就規(guī)定在課堂教學時,科任老師的基本教學用語為普通話。
在上課期間,師生使用普通話,這一點相信絕大部分家長也能理解。為什么要強調(diào)是基本教學用語呢?那是因為有英語課啊,還有一些本土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課程,也是沒法用普通話教的??!
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條也明確規(guī)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
在課間時間和課外時間,學生使用什么語言溝通交流并無法律規(guī)定,這說明立法者是為地方語言的使用留出了空間。學校應尊重學生在這些時間使用地方語言的權(quán)利。
上課說普通話,下課照講母語,大力推廣和規(guī)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保護傳承地方語言文化,這兩者本身并不相悖。
因此,部分幼兒園和中小學提出課間時間和課外時間都要使用普通話,這顯然是其相關領導在“加戲”,實質(zhì)上壓制了本地語言的使用空間。
有網(wǎng)友猜測,之所以有幼兒園和中小學在“推普周”有如此違規(guī)違法的宣傳,很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則是其領導非本地人,對本土語言文化缺乏情感;二則是水平有限,對中國語言文化及相關政策法規(guī)有錯誤理解;三則是對“推普周”宣傳工作的敷衍,到處抄襲文案卻完全不加思考和審核。
但這類宣傳卻無疑對本土語言文化的傳承傳播,以及家長與學校的關系,乃至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感情都造成嚴重傷害。
而且,現(xiàn)實情況顯示,在多年的普通話推廣下,中國各地——特別是城市的學生,講流利的普通話早已經(jīng)完全不構(gòu)成問題,反倒是說不好、不會說本地語言的情況是越發(fā)嚴重。
04
學校教育應加入本土語言
事實上,現(xiàn)行政策法規(guī)不但沒有任何借“推普”壓制地方語言的內(nèi)容,反而是近年推出了不少保護地方語言文化的政策。
200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在北京舉行“國際母語日”紀念活動。此后,中國每年都舉行活動紀念國際母語日,旨在促進全社會保護母語,傳承中華文化。
2017年,國務院《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就提出,要“大力推廣和規(guī)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保護傳承方言文化”,以傳承和保護方言為基礎的地方文化項目納入工程建設。
2021年6月1日,在廣州起施行的《廣州市幼兒園條例》中,第二十八條也強調(diào)要求幼兒園“開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粵語等地方文化教育”。
2022年2月14日,曾擔任廣州市長的黎子流(已故)就在學生開學日時呼吁,除了學習之外,應該提倡普通話和粵語雙語教育。在社會上引發(fā)了強烈的反響。
?
事實上,在港澳地區(qū)多年來一直就奉行兩文三語(中文、英文、粵語、英語和普通話)的教育政策,從而培養(yǎng)出了眾多的文化精英,小小的彈丸之地,卻產(chǎn)出無數(shù)風靡全球華人的武俠小說、科幻小說、愛情小說、流行音樂、電影、電視等等文化作品。
在臺灣地區(qū),九十年代后,除了“國語”教育之外,也開始重視福建話和客家話,乃至高山族語言等的教育和保育,使得臺灣地區(qū)近年在電影、流行音樂等領域,不但吸引了大量的大陸粉絲,同時亦在國外取得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成績。
▲圖源網(wǎng)絡
我們之前亦曾分析過,由于粵語音調(diào)豐富,同音詞匯相對較少,不容易產(chǎn)生歧義,而且保留了更多中古漢語的特征,因此用于教學,特別是古詩詞及文言文等方面更具優(yōu)勢。
▲點擊收看視頻
05
不應讓中華文化失去多樣性
母語承載著孩童時期母親懷抱中的溫柔教誨,那一字一句,不僅是語言的啟蒙,更是情感的紐帶。遺憾的是,每兩周,世界上至少有一種語言在消逝,隨之而去的是講這種語言者的身份認同,以及母親耳邊細語的溫馨記憶。
本地語言與普通話之間,并非二元對立、相互排斥的關系。它們的共存,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態(tài),提供了多樣的視角去感受和理解這個世界。
當我們的下一代不再熟悉粵語、潮汕話、客家話、閩南話、上海話等地方語言時,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語言表達的能力,更是通過這些獨特語言所承載的觀察、感受和思考世界的方式,以及接觸和傳承豐富多元文化的寶貴機會。
因此,保護中國多姿多彩的地方語言文化,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僅是為了保留語言的多樣性,更是為了給下一代留下一個學習和理解母語的空間,讓他們能夠系統(tǒng)地學習并體驗粵語等地方語言的魅力,從而擁有更加寬廣的文化視野和深刻的文化認同。
我們強烈呼吁有關教育部門,應該在廣東等地探索“普粵雙語教學”的可行性,旨在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既能掌握國家通用語言,又能親近和傳承地方母語的良好語言環(huán)境,避免他們失去看世界的任何“一只眼睛”,讓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
各位自己友,
你怎么看“普粵雙語教學”的設想?
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勞震宇,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致各位學校領導:請正確理解“推普周”的意義!》http://csd7.cn/story/131280.html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