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廣吹的正確姿勢?
什么才是廣吹的正確姿勢?

十一假期前,上海頒布新政,幾所頂尖大學的畢業(yè)生可以直接獲取上海戶口,“上海搶人”的消息“吸睛”無數。

十一期間,一篇題為《全國最快樂的年輕人,一半都在廣州》的文章刷屏,夸贊廣州美食多、房價低、包容度高,本地外地網友都在感嘆“廣州真香”。

十月中,特區(qū)40周年之際,深圳迎來高光時刻,紛至沓來的各種“禮包”,也讓人對深圳的未來更加期待。

大半個月間,城市“新力軍”的目光,在三座一線大城市身上流轉打量。

和上海、深圳大動作、新機遇的“宏大敘事”不同,廣州的“出圈”,出奇的接地氣兒。

2020年了,抬舉細碎的“小溫情”,仍然是每次說明廣州憑什么吸引年輕人時,必要重復的“套路”。

廣州就真的沒別的故事可講嗎?

什么才是廣吹的正確姿勢?

美食成不了城市核心競爭力

“吃完了那外賣之后,我躺在床上流眼淚,老娘一定要留在廣州?!痹谒⑵恋奈恼轮?,作者分享了她的朋友被一頓30 塊錢但包含煲仔飯、椰子燉絲雞、姜撞奶三個菜的外賣“收買”的煽情故事。

沒有人會否認,“食在廣州”,是廣州名副其實的金字招牌。點開官方非官方介紹廣州的文章和“攻略”,都會用很長的篇幅去介紹廣州吃的有多豐富,有多美味。

但看多了,總讓人忍不住想問:“廣州還有什么?”

確實有很多人會因為美食來廣州旅游,但有多少年輕人會因為美食而選擇來廣州就業(yè)和生活?

幾十年如一日地重復“食在廣州”的“陳詞濫調”,說明的不僅是廣州在城市形象宣傳話術上的單調,更顯現了廣州在其他城市名片尤其是代表新興產業(yè)的明星企業(yè)上的匱乏。

什么才是廣吹的正確姿勢?

廣州最新城市形象片《花開廣州·匯聚全球》

如果對比廣深兩市的城市宣傳片,也能明顯地看出兩座城市面子和底子的差異:廣州的底子主打的是文化和宜居,而深圳主打的是產業(yè)和活力——并不是說不應該主打文化和宜居,而是在這些之外,廣州更需要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產業(yè)和活力。

同理,不是說不能講美食,但如果問起廣州的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還以“遍地美食”為核心,這樣的招徠,無疑與地攤兩性文學“要抓住他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的思路一樣無厘頭。

據說,連廣州市某位主官也曾在閉門談話中抱怨:別老提美食之都了,很low的。

現在的廣州拿什么“包容”?

刷屏文章和圍爐取暖的讀者一直強調,廣州的城市氣質就如這里的人愛穿的人字拖一樣“接地氣”,是個生存之余,更適合“生活”的城市。這里樸實包容,生活成本低,讓人想要“留下來”。

若論起以房租、房價、交通、飲食為核心維度的生活成本,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的確有驕傲的資本,但凡事都有兩面。

“生活成本低”的背面,往往就是“收入水平低”。這一點無論從官方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上,還是各大招聘網站每年公布的平均工資水平上,都能得到印證。

不能只看生活成本的絕對值,還要看成本和收入之間的差值和比例,這也是很多人心中真正的“算盤”。

收入水平低,和廣州的產業(yè)結構有關系。體現在就業(yè)上,畢業(yè)生和職場人士大都吐槽廣州“機會少”。

從各個招聘APP公布的網招數據來看,廣州的崗位需求排行靠前的多是銷售業(yè)務、銷售管理和市場營銷。而對想從事計算機、IT、金融、生物科技、先進制造業(yè)等方面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并不十分友好。

筆者一個從廣州跳槽到深圳公司的朋友坦言:“在廣州每月食宿交通等消費只要兩三千塊,可工資總共也只有六千,剩不了多少錢。還不如在深圳領一萬花五千呢?!?/p>

什么才是廣吹的正確姿勢?

從就業(yè)機會、行業(yè)發(fā)展?jié)摿Φ木S度來說,廣州并沒有想象之中那么“包容”。

當然,因為廣州擁有整個華南地區(qū)數量最多的高校,并不缺少人才供給。但相對其他一線城市,能否留住本地的甚至吸引外來的優(yōu)秀人才,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順便提一下,與深圳、杭州真金白銀“用錢砸”,發(fā)動“搶人大戰(zhàn)”相比,廣州就“吝嗇”得多,只有黃埔、南沙等區(qū)有針對學歷的落戶補貼。廣州對人才落戶的“苛刻度”僅次于北上。

“淡定”的另一面

短視頻和網絡段子反復刷到這樣的“?!保涸趶V州,無論是一抽鑰匙傍身的包租公、家大業(yè)大的富豪,還是辛苦“搬磚”的打工仔,一到下班時間都將統一換上“標配”的背心、短褲、拖鞋,在大排檔拼桌吃宵夜。

廣州人,樂于塑造自己“務實”“淡定”的形象。甚至,廣州的年輕人也表現得比其他城市的更加“佛系”——在社交媒體上討論城市發(fā)展的帖子下,你總能看到這樣的回復:“管它GDP排第幾,只要生活得舒服就可以了?!薄皬V州不喜歡比,只想收租飲茶?!薄芭盼徊灰o,廣州人只在乎早茶茶位。”

“飲啖茶食個包,有兩餐算咯,咁搏命做咩?”是很大一部分廣州人的心態(tài)。比起口水花噴的“沸青”,秉持“淡淡定有錢剩”廣式哲學的他們,表面上顯得更加松弛,更加自在。

什么才是廣吹的正確姿勢?

從個體的角度講,這無可厚非,但是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若大多數廣州人總是如此“淡定”,并且傳導至決定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發(fā)展速度的圈層也“淡定”,卻不見得是好事。

過去的十年,擁有政策、區(qū)位紅利的深圳,以科創(chuàng)、金融產業(yè)為引擎,實現了經濟總量上對于廣州的超越;而杭州把握住互聯網的風口,培育出完善的互聯網創(chuàng)新生態(tài),足以有底氣喊出建設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口號。

反觀廣州的過去十年,傳統產業(yè)轉型升級步伐緩慢;恒大出走,網易逐步抽離;圖紙上的國際金融城“十年不成”;從“電商”到“互聯網”“數字經濟”,帽子越戴越大的琶洲西區(qū)顯得“言過其實”……這座從前造就無數人“發(fā)財夢”“安家夢”的機遇之城,變得老態(tài)龍鐘,缺少了活力和激情。

廣州過于“務實”“淡定”的反面,便是缺少進取心,缺少“爭”的決心和魄力。但現時的城市之間,政策、企業(yè)、人才,哪一樣不是靠“爭”來的,而是靠等來的?

已經“淡定”地錯失了互聯網/電商崛起的紅利,難道還要繼續(xù)“淡定”錯過下一個風口?

爆款網文背后

拋開社交媒體本身越淺薄越有市場的屬性來看,為什么類似的陳詞濫調總能引發(fā)廣州人的瘋狂轉發(fā)?

可能有人說我們過分解讀,但在識廣看來,因為這樣的文章既滿足了廣州人的某種虛榮心,又安慰了廣州人的失落感。

這種失落感由來已久:從2015年前后,移動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大潮中,廣州被指互聯網產業(yè)孱弱、創(chuàng)業(yè)氛圍稀缺;到2016年,G20在杭州召開,輿論高喊“杭州超越廣州”“廣州被擠出一線城市”;再到2017年,小弟深圳GDP超越廣州,“北上廣深”“執(zhí)位”成“北上深廣”;2019年深圳被確立為“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再到今年上半年重慶GDP超過廣州,下半年特區(qū)40年深圳收獲一系列“大禮包”……

深、杭、渝輪番碾壓,日常掉出四大,“怎么現在廣州越來越不行了?”“為什么近幾年廣州沒落了呢?”這樣的討論帖在豆瓣、知乎越來越常見。

再“佛系”的廣州人,都少不免各種“嘮嘈”和“捍衛(wèi)”。“請深圳好好放低”“重慶不配給廣州挽鞋”,在那些城市比拼的新聞和帖子下,廣州人的留言總是帶點酸味;一旦見本地或外地媒體贊揚起廣州好吃、宜居、包容、文化積淀深厚……廣州人的落寞又總是很輕易被一種莫名的優(yōu)越感填滿。

失落的人們總是更愿意沉浸在贊美中,哪怕那贊美是用單調的話語,訴說著一個僵硬的廣州。

什么才是“吹”廣州的正確姿勢?

2017年,廣州官方正式向全球公布廣州城市新Logo,因為既沒用木棉花也沒用五羊,而是采用了廣州塔的形象,不少廣州人意見很大,認為“這不是廣州”。設計者曹雪接受識廣專訪時說了一句話:用什么代表廣州重要,更重要的是代表什么時代的廣州。

套用這句話,怎樣去“吹”廣州重要,更重要的是“吹”什么樣的廣州。

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希望無論官方還是媒體,在城市形象的打造上,陳言務去,放眼新廣州,搞搞新意思,提升吹的水平。

另一層是,希望廣州這座城市,在“老城市新活力”的打造上,更有緊迫感,更有前瞻性,也更敢“爭”、能“爭”,讓廣吹更有“吹”的資本

最后,一個城市能成為什么樣子,除了取決于城市的管理者的戰(zhàn)略決策,也取決于我們是否還能對廣州有新的想象力。

“這里的水土容納著什么,我們便看到了什么?!毕喾?,我們創(chuàng)造著什么,這里才有可能是什么。

撰文 | sun仔

編輯 | P.K

? THE END

本文由識廣原創(chuàng)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互動話題

你想象中的廣州是怎樣的?

什么才是廣吹的正確姿勢?
什么才是廣吹的正確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