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寫了一篇文章,討論了一下古時候皇上愛不愛聽真話的問題。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更有趣的問題:古代的老百姓愛不愛聽真話?

我們先來看個案例。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項梁扶持楚懷王為反秦大軍的盟主。后來項羽和劉邦崛起,一個在巨鹿之戰(zhàn)一戰(zhàn)成名,一個則以奇襲之計率先攻破咸陽,成為最具號召力和實力的霸主和諸侯。

但手頭無兵無將的楚懷王并不甘心完全退出歷史舞臺,依然視自己為義軍領(lǐng)袖,結(jié)果被項羽暗中派人殺死。

后來楚漢爭霸,劉邦出關(guān)之后,準(zhǔn)備出兵攻打項羽。這時候,有個儒生跑來找劉邦,建議他打出為楚懷王報仇的旗號,一定能號召天下。于是劉邦為楚懷王舉行了盛大的追悼儀式,在儀式上哭個呼天搶地。百姓都同情懷王,見劉邦哭得這么傷心都很感動,紛紛投入漢軍,劉邦的軍隊一下子就擴(kuò)充了很多人。

劉邦對楚懷王并沒有什么感情,他自己想做皇帝,楚懷王無論如何是個障礙,項羽不動手他也是要動手的。所以劉邦這一場大哭毫無疑問是做給大家看的。

問題是,當(dāng)時的百姓偏偏就好這一口。如果劉邦跟大家說真話:“老子就是要跟項羽爭皇帝做,你們跟老子去打仗吧!”恐怕愿意追隨他的人起碼少一半。

至于我為什么這么肯定劉邦是假哭,理由很簡單。后來項羽死后,他的家鄉(xiāng)一帶不肯向劉邦投降,劉邦也是老辦法,去當(dāng)?shù)卮筠k喪禮,大哭一場,就把當(dāng)?shù)厥辗恕?/span>可實際上,劉邦最恨的人就是項羽,連項羽的名字都不喜歡人家提。

可見劉邦的眼淚,都是為實際利益而流。這樣的人,怎么會真的哀悼楚懷王?

可老百姓就是喜歡看劉邦表演,他一哭,從軍的人就多了,他再一哭,項羽老家的人就歸順了。

可見老百姓其實并沒有很想聽真話,他們似乎更想聽好話,聽自己想聽到的話。

當(dāng)然,有的時候老百姓也不是不想聽真話,而是搞不清什么是真話。

明朝末年,袁崇煥受命鎮(zhèn)守遼東。皇太極打不通山海關(guān),于是繞路蒙古草原入關(guān)攻打北京城。袁崇煥率領(lǐng)遼東軍回援,在北京城外與后金軍大戰(zhàn)。后來的結(jié)局大家也知道了,皇太極退兵,而袁崇煥則被凌遲處死,罪名是私通后金。

當(dāng)時京城的百姓聽說袁崇煥是漢奸,對他恨之入骨,竟然出錢買他被凌遲的肉來吃。

如果說崇禎皇帝該不該殺袁崇煥還有爭議,那么說袁崇煥私通后金,則是完全的鬼扯。所以當(dāng)時京城的百姓可以說是“不明真相”。

但你如果真對京城的百姓說,我們大明的軍隊真的打不過后金,所以才給他們輕易殺入關(guān),打得滿地找牙,我估計當(dāng)時京城的百姓也不愿意相信。

他們覺得我們天朝上國人多勢眾怎么可能打不過外族?一定是有漢奸作怪,而“袁崇煥通敵”這個罪名很完美地迎合了他們的想象。

?

有趣的是兩百多年后,輪到曾經(jīng)的外族——滿清王朝自稱天朝上國,而他們對于打不過洋人的解釋也與當(dāng)年如出一轍——有漢奸!

而把鏡頭往前推,在南宋末年的時候,面對蒙古人如狼似虎的攻勢,大家也是習(xí)慣性地把黑鍋完全推到權(quán)相賈似道身上。沒有人愿意相信,當(dāng)時的南宋,確實打不過蒙古。

人如果太久聽不到真話,可能真的會習(xí)慣了謊言。時間一長,你就算告訴他真相,他也不肯相信了。

例如大家都愿意相信唐伯虎七個老婆享盡齊人之福,不相信他其實空虛寂寞兼且凍兼且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