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越秀區(qū)大小馬站書院群的流水井38號百年書院冠英家塾又名馬氏家祠近年來作為廣州首批被列入“歷史建筑”名單中,我們也就借此講講這書院背后的故事罷。
按馬氏新會、中山、番禺等幾房族譜均有這樣的記載,它興建于清代的同治年間。雖然名為家塾,但它其實與讀書、教育一點關系都沒有,而是一間合族祠。什么是“合族祠”呢?就是同姓不同宗者甚至是不同姓的人,采取虛立名號,聯(lián)宗通譜,聯(lián)合一縣至數(shù)縣甚至數(shù)十縣而建立起來的祠堂。如中山路上的陳家祠,就是為聯(lián)合省內(nèi)陳氏而建的。至于冠英書院就是馬氏在廣州的一個合族祠,以供奉廣州生活的馬氏人共同認定、推崇的始祖。它的興建者,便是臺山白沙的馬氏族人。如今在書院里有兩個牌匾,一為“冠英別墅”,一為“冠英家塾”。那么,冠英別墅就是從前臺山馬氏在廣州的家宅,至于冠英家塾就是馬氏大祖祠。
說到此處,這個公推的始祖是誰呢?這就要看回馬氏家祠的另一個名號—“伏波書院”了。伏波是誰呢?就是東漢光武帝時候的伏波將軍馬援。說起這位人物,又有古仔。原來,“伏波”的名號起自更早之前的漢武帝時候的路博德。說書人之前講過一段關于南越王趙建德被擁立上馬的舊事,說的是趙建德未擁立之前,其同父異母弟弟趙興是國王,而趙興的生母樛氏與出使南越的漢廷使者兼舊情人— 安國少季重燃舊情,相國大人呂嘉借此帶兵殺樛氏和趙興,擁立趙建德為南越國新君。就在這個時候,漢武帝竟然就任命路博德為伏波將軍打過來了。原來案中有案,私通是表面,實則趙興、樛氏是親漢的,而呂嘉則是主張疏漢的。呂嘉通過擁新君,疏漢一派重新掌權,漢武帝自然要發(fā)動戰(zhàn)爭了。且講伏波打來,呂嘉和趙建德敗走到石涌,被伏波將軍追至捉拿。石涌在如今順德,從前還有一座伏波橋,就是紀念這件事的。
? (趙建德)
再講馬援,在光武帝拜將之下,承繼了“伏波”的名號,征服嶺南一帶大片地方,立下赫赫戰(zhàn)功。廣東的馬氏族人多奉其為始祖、太公。但推敲起這“伏波”二字,頗堪玩味。光武帝之所以在南征之際,拜馬援為“伏波將軍”,其實恰恰透露了光武帝欲馬援如當年漢武路博德蕩平南方那樣,令漢朝廷再次在嶺南立威。所以,順德伏波橋、流水井的伏波書院,兩個“伏波”雖然各指不同的人,但歷史背后那種帝王野心和干戈殺戮卻無比相似。冠英家塾近年經(jīng)歷過一場火災,火燒近三小時,古建筑遭到局部破壞。這也應該讓我們更加警惕于文物的保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