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劉紀文,在民國野史有很多傳聞,說他是宋美齡的初戀情人;又說他曾與古應芬的女兒古婉儀訂婚,不料古小姐紅顏薄命,未等到洞房花燭,就一病不起。劉紀文與蔣介石的關系很深,蔣與宋美齡結婚時,劉紀文是婚禮的男儐相,而劉紀文與許淑珍在南京結婚時,蔣介石和譚延闿是他的證婚人。
這些江湖傳聞,真真假假,茶余飯后,聽聽就可,不必太過認真。劉紀文(1890-1957),原名兆镕,字兆銘,祖籍廣東順德,生于東莞橫瀝鎮(zhèn)下車崗村,家境清貧,少年讀鄉(xiāng)間私塾,后進入東莞高級學堂就讀。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加入同盟會。在廣東香山(今中山)石岐果欄街開辦“慶利貨棧”,作為掩護革命的秘密機關。
劉紀文
1912年冬,劉紀文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志成學校。1914年夏畢業(yè),隨孫中山回國,在上海創(chuàng)立中華革命黨事務所,任事務總管兼財政司理。1917年,護法軍興,劉紀文隨孫中山南下廣州,任軍政府財政部僉事、代理總長,兼任廣東省金庫監(jiān)理、廣州市審計處長。1920年春,任陸軍部軍需司長。1923年3月,任廣州大元帥府審計局長,9月改任大本營軍需處長。
從1913年至1923年間,他常隨侍孫中山左右工作,協(xié)助司政理財。財政收支,絲毫不茍,故深得孫中山信任。后奉廣東省政府之派,赴歐洲考察經濟,入倫敦經濟研究學院學習兩年,再入劍橋大學學習一年,畢業(yè)后赴美國考察市政建設。這段經歷,對他日后在南京和廣州主持城市建設,大有裨益。
1926年春,劉紀文回國,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農工廳長。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劉紀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經理處長,致力于籌措軍需。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任南京特別市市長,不久又任江海關監(jiān)督。同年8月,蔣介石迫于各方反對下野,他與蔣共進退,辭去南京市長職,隨蔣介石往日本考察。
劉紀文的結婚照
1928年1月,蔣介石復出,劉紀文再次出任南京市長,兼任軍委會軍醫(yī)監(jiān)理委員、營房設計委員、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及首都建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1929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他在任南京市長期間,大力開展市政建設。1931年3月,劉紀文因不滿蔣介石囚禁胡漢民于湯山,南下廣州加入反蔣派,參與組織廣州國民政府,為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1932年3月,任廣州市長兼廣東省政府委員。
劉紀文在市長任上,對廣州的市政建設,擘劃頗多,貢獻殊大,包括肇建與完成廣州市政府合署大樓、中山圖書館、海珠橋、長堤大馬路、西堤輪渡碼頭等經典工程以及開辟了30多條新馬路,全長118.9千米;開通省港長途電話;擴建電廠、自來水廠;開辦100所六年制國民義務教育學校;興建800多間免費公廁等。
劉紀文是梅花村的住戶,公館建在林云陔公館的南面,隔街相對,由林克明設計,建成于1933年。公館分前后兩座(南座、北座),最特別之處是有一個防空洞。劉紀文在公館里辟一書房,名曰“三思”,花了7000多元搜購海內各種秘本、善本、孤本和名人字畫、古玩瓷器。公務之暇,三余讀書,亦為劉紀文日常生活一樂。劉紀文與古應芬之女古婉儀訂婚,惜古婉儀未過門即不幸病逝,劉紀文仍以翁婿之禮待古應芬,通家之好,往來不絕。1932年古應芬逝世一周年紀念時,劉紀文題詞仍尊稱其為“勷勤岳丈”。
今日梅花村
劉紀文對梅花情有獨鐘。他在南京市長任內,大力改造玄武湖,使之成為向市民開放的五洲公園,從河南、山東等地購買大批梅花、牡丹,在公園內廣為種植,開花時節(jié),紅白相間,蔚然可觀。1929年南京中山陵修竣,四周亦栽種了大片梅花,被稱為梅花山。古應芬到廣州時,即從中山陵帶回十株梅花,在梅花村的公館后院種植。1932年5月19日,剛上任兩個月的廣州市長劉紀文,向市政會議提議,把模范村改名為梅花村,獲得會議通過。
1935年11月,劉紀文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1936年6月,西南政務委員會解體,劉紀文辭去市長職,赴南京任國民政府審計部政務次長??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到重慶任陪都建設計劃委員、考試院特考典試委員會委員長。1942年任郵政儲金匯業(yè)局副局長。1945年5月,當選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1947年冬,以廣州市代表身分參加行憲國民大會。1949年秋到日本,后到臺灣。1957年4月12日在美國洛杉磯病逝。
1950年以后,劉紀文公館曾作為華南分局辦公用地?,F已不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