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無疑是這個夏天最heat最潮的話題。

 

早在2000年,廣州就與上海、北京等8個城市一起被列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

 

2014年時,廣州就在一些小區(qū)開始實施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官方的宣傳里說:陸續(xù)形成了“白云”模式、“西村”模式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垃圾分類或資源回收模式。

 

從試點到現在19年過去了,廣州的垃圾分類做得怎么樣?識廣君最近隨機選了一些社區(qū)、街頭,認真探究了一番。

標語“大賞”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大沙街道在人行道上宣示的垃圾分類指南,詳細列出了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分類標準,上面有“垃圾分類人人動手,干濕分離家家行動的標語。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康樂村公交站附近的張貼的垃圾分類的標識和顏色,其中藍色為寶,綠色為濕,紅色為害,灰色為干。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黃村城市管理宣傳欄,貼上了題為“推行強制垃圾分類,共同呵護綠色家園”的宣傳海報,詳細解釋了什么是垃圾分類、為什么要垃圾分類、怎么去垃圾分類。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黃埔某小區(qū)樓下“垃圾分類起參與,幸福黃埔共分享”的宣傳海報上,列出了關于小區(qū)垃圾分類的4點溫馨提示。

垃圾桶“大賞”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廣州大學城里,沒有任何分類標識的單筒垃圾桶隨處可見,里面混雜著塑料瓶、紙巾、餐具、樹葉等各種各樣的垃圾。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類似的垃圾桶在創(chuàng)意園區(qū)、公廁、老城區(qū)食肆檔口前也十分常見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北亭村公交總站里,只看見一個沒有任何標識的藍色垃圾桶。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在海珠區(qū),藍色與灰色配套的分類垃圾桶隨處可見,其中藍色為可回收垃圾桶,灰色為其他垃圾桶。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長方形的四色分類垃圾桶在廣州街頭也十分常見。按照分類標準,應該設有藍、綠、紅、灰四種顏色,分別對應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但日常生活中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只能看見綠色的廚余垃圾桶以及灰色的其他垃圾桶。有市民稱自己“見都未見過”紅色的有害垃圾桶。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城中村口密密麻麻的分類垃圾桶里也只有零星幾個藍色垃圾桶。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海珠區(qū)中大公交站附近的雙桶垃圾桶,分為可回收垃圾與其他垃圾。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廣大商業(yè)中心里的四桶分類垃圾桶,嚴格按照可回收、其他、廚余、與有害垃圾進行分類。但從垃圾桶內將近溢出的垃圾可以看出,其實人們并沒有嚴格按照分類進行垃圾投放。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鳳凰新村小區(qū)里面的公共垃圾桶以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進行劃分。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但我們在小區(qū)某棟樓下的垃圾桶里看到,不管是餐廚垃圾還是其他垃圾里都堆滿了各種各樣用塑料袋包裝的不明垃圾。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在華師、廣外、廣大等高校宿舍區(qū)以及城中村里面都放置了設有可回收衣物、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分類的環(huán)保垃圾箱。據環(huán)衛(wèi)工人稱,這種環(huán)保垃圾箱并非由環(huán)保部門管理,而是會有專人來進行回收處理。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廣州大學宿舍樓下從去年開始全部更新成了設有可回收垃圾與其他垃圾6個格的智能分類垃圾桶,學生在投放垃圾時可以刷卡稱重并積分。據學生反應,因為垃圾桶空間大小,而宿舍樓人太多,往往一到飯點過后,這六格垃圾桶就會全部爆滿,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有人來回收處理。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黃埔區(qū)豫章苑小區(qū)部分樓下放置了“愛循環(huán)”的智能垃圾箱。但因為需要下載app登陸并在手機上點擊投放才能使用,不少住戶嫌麻煩都不會使用。

成效如何?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大學城小谷圍某街道上,11個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一字排開,沒有任何分類可言。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天河南二路的兩桶分類垃圾桶里,因為市民沒有分類投放,其他垃圾桶里混雜著各種各樣的垃圾。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越秀區(qū)大馬路社區(qū),本該是投放餐廚垃圾的綠色垃圾桶里面卻放了不少紙袋、飲料杯、與所料袋。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環(huán)市東一個兩桶分類垃圾桶里,蕉皮和飲料杯、塑料袋等被扔在了同一格里面。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廣大商業(yè)中心一個兩桶分類垃圾桶里面,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桶里面放的是一樣的垃圾。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黃埔區(qū)豐樂北路,一位環(huán)衛(wèi)工人在回收垃圾時,把塑料瓶單獨用一個紅色塑料袋裝起來,然后把可回收垃圾與其他垃圾一起倒進了大垃圾桶里拖走。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江怡路上某個垃圾場,環(huán)衛(wèi)工人會把附近垃圾桶回收的垃圾統(tǒng)一拖到這里集中處理。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天河區(qū)黃村,兩位環(huán)衛(wèi)工人正拖著滿滿的垃圾車前往垃圾場,沒有任何分類。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大學城垃圾站,環(huán)衛(wèi)工人稱附近地區(qū)的垃圾會被統(tǒng)一拉到這里后才進行初步分揀,然后再壓縮運走。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一位負責鳳凰新村的環(huán)衛(wèi)工人阿姨每次工作時都會帶一個鉗子和布袋,把可以回收拿去賣的紙皮、塑料瓶等夾出來帶走。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大學城北亭村,不少廢品商會輾轉于各個垃圾場,帶走一些塑料泡沫等“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大學城北亭村,一位阿姨每天早上都會在村口垃圾桶翻找紙皮、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拿去賣錢。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石牌村,一位穿著“王者”球衣的流浪漢凌晨時分在村內的垃圾堆里翻找“有用”的東西。

我們走上街頭,體驗了一下廣州的垃圾分類

很多人并不知道,去年的7月1日,《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就對廣州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和源頭減量作出過相應的規(guī)定,這是全國第一部有關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guī),比上海整整提前一年時間。

 

但據官方的通報,條例實施一年時間里,市城管執(zhí)法部門一共開出了205張罰單,罰款8.8萬。而上海僅僅用一周時間,就開出了199張罰單。

 

2014年《人民日報》有篇報道,批評廣州:十四年后仍在試點垃圾分類有點囧。

 

2019年走上街頭,標語更加鮮艷,各種各樣的垃圾桶讓人眼花繚亂,但亂投亂放、混收混運的問題卻仍是常態(tài)。

 

廣州垃圾分類仍然任重道遠。